close

案件事實:向建商買室外車位後,有其他住戶卻主張對於建商有規劃室外停車位不知情,要求將停車位空間返還給社區

買到室外停車位的住戶真的會當冤大頭嗎?

依建築法第102條之1規定,建築物依規定應附建停車空間。再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59條規定:建築物有新建、改建、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,依都市計畫法令規定應設置停車空間。上開依法令規定設置之停車空間,稱之為「法定停車空間」。

法定停車位大部分可能是屬於全體住戶共有,而非有獨立之產權。建商賣給你的其實是車位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。依目前實務及學界見解,公寓大廈之共有部分如供特定區分所有權人使用須經約定,而成立約定專用之方式分別有:1、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同意;2、公寓大廈規約;3、區分所有建物原始出賣人(通常為建商或起造人),於分批出售區分所有權時,以銷售契約約定特定區分所有權人對共有部分有專用權。故只要共有人就共有部分以上述方式達成專用之約定,共有部分即由有專用權之特定共有人使用。

共有部分如有約定專用,能拘束其他住戶嗎?能拘束後來才買房子搬進社區的住戶嗎?答案是:可以

實務見解認為:公寓大廈之買賣,建商與各承購戶分別約定,該公寓大廈之共用部分或其基地之空地由特定共有人使用者,除別有規定外,應認共有人間已合意成立分管契約共有人依分管契約之約定使用、收益特定部分土地,即非無權占有;無共有部分專用權之共有人應受分管契約之拘束。

且就分管契約之約定方式,目前實務見解認為,得以事前明示默示事後承認之方式為之。

實務見解意思是:

1、共有人間分管契約之約定得藉由第三人(建商)以銷售契約方式達成合意。而若建商於銷售契約中明白訂明分管契約之權利義務,共有人於簽訂買賣契約時對分管契約之條款有所認知並決意簽約,則共有人對分管約定之合意應解為「明示」之意思表示。

2、若銷售契約未明白就分管契約之權利義務約定清楚,僅大致規劃分管狀態,而共有人於簽約時,對共有物將有分管約定之事實有所認知仍決意簽約,則此分管契約之合意應為「默示」意思表示。

3、縱認建商於銷售契約未明白約定共有物之分管,惟共有人若有事後同意相關共有人使用共有物之情形,仍應認有「事後追認」分管契約之合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蔡律師 的頭像
    蔡律師

    蔡律師的會客室

    蔡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